点绛唇

秋气微凉,梦回明月穿帘幕。井梧萧索。正绕南枝鹊。宝瑟尘生,金雁空零落。情无托。鬓云慵掠。不似君恩薄。
【赏析】:秋气微凉,梦回明月穿帘幕。井梧萧索。正绕南枝鹊。宝瑟尘生,金雁空零落。情无托。鬓云慵掠。不似君恩薄。
【其它鉴赏】:

关于这首词,《倦游杂录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平甫熙宁中判官告院,忽于秋日作宫词《点绛唇》一解,以示魏泰。泰曰:‘断章有流离之思,何也?’明年, 果得罪,废归金陵。”(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引)据此可知,这是一首抒发怨情的宫词,它作于王安国(平甫乃其字)获罪被“废归金陵”的前一年,即熙宁七年 (1074)。作为声名显赫、权重一时的王安石的胞弟,词人并没有借助这位宰相哥哥的权势升官发财,而是“生性亮直,嫉恶太甚”,在闲曹冷署中蹉跎了近十 年,终因为当朝的吕惠卿等人所不容,借郑侠事诬陷,于熙宁八年(1075)初被削夺官职,放归田里,次年即含愤死去。也就是说,从熙宁七年秋词人作此词到 获罪被罢黜,仅有不到半年的时间。这便是此词产生前后的具体背景。那么,词中是如何表达如魏泰所说的“流离之思”的呢?

  “秋气微凉, 梦回明月穿帘幕。”词人一下笔,便从这位宫人遭受冷遇的境况写起。秋天,这是一个极易令人感伤的季节。宋玉《九辩》中说:“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。”庾信《拟咏怀》诗中写道:“摇落秋为气,凄凉多怨情。”词中的女主人公长期幽闭深宫,得不到宠爱,自然比普通人更加敏感,更易觉察节令的变 换,秋天才刚刚到来,几丝微凉竟使她从梦中惊醒了。两句词,表明女主人公处境之孤单,心绪之不宁。梦醒时分,枕冷衾寒,形只影单,唯有明月无言相伴,这是 一个多么凄寂难挨的初秋之夜啊!这两句先写了宫人的所感所见,次两句接写她的所闻:“井梧萧索,正绕南枝鹊。”帐中静卧,耳畔不时传来庭院里金井边梧桐树 被风吹动的瑟瑟声和乌鹊的惊飞声,令人愈觉秋夜的凄清和境遇的孤寂。以梧桐写秋,以飞鹊写夜,都是富于感情色彩而且易于引发读者联想的句子。从白居易《长 恨歌》中的“秋雨梧桐叶落时”,到李煜《乌夜啼》中的“寂寞梧桐深院,锁清秋”,梧桐几乎成了孤独愁闷的象征;曹操的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 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满怀踌躇的孤独者的形象。在这里,女主人公是否也像被明月清风惊扰的夜鹊一样,感到无可依托呢?词人写景取象, 总是要为表现人物的一定遭遇或者抒发一定的感情服务的,对此,读者是不难理解的。

  在上片对深宫生活环境加以特定的描绘的基础上,下片 将笔锋转向对宫人内心世界的刻画。“宝瑟尘生,金雁空零落,情无托。”金雁,指筝瑟一类弦乐上用以撑弦的柱,又称码子,由于各弦音阶递升,弦柱有规律地排 成斜行,犹如雁行,故称。晏几道《菩萨蛮》:“当筵秋水慢,玉柱斜飞雁。弹到断肠时,春山眉黛低。”琴瑟本为托情之物,如今柱倾弦断,情何以托?究其原 因,盖由缺少知音,正所谓“欲将心事付瑶琴,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”(岳飞《小重山》)。“宝瑟尘生”,表明被弃日久;“金雁零落”,暗示恩断情绝,同时也 使人联想到鸿雁不来音书难托。两句中已微露怨情。结尾两句,更将一腔怨尤不假掩饰地道出:“鬓云慵掠,不似君恩薄。”古时女子梳头,有时将头发向头顶两侧 高高挽起,轻如乌云,薄如蝉翼。从语法关系来看,这两句词是说由于无心梳理,鬓发已经蓬乱,不像乌云蝉翼那样轻薄美丽了,而从词人的本意来看,这两句词则 是说君王的恩情比女子的蝉鬓还要薄!“君恩薄”这一结,笔力内蓄,怨而不怒,将上文所述女主人公种种不幸产生的根源,作了深刻的揭示和交代。

   在古代作品里,有很多是以宫闱幽怨为表现内容的,而它们又大多出自男性作家之手。这类作品,当然不能笼统地当作“代言体”来看待,而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在 运用上的扩展,是作家们不被重用、人生失意的曲折反映。例如辛弃疾的《摸鱼儿》:“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 诉。”就是借美人失宠表现英雄失路、不为世用反遭排挤的代表作之一。联系前引《倦游杂录》的记载以及王安国的生平遭际可知,此词又何尝不是借他人酒杯浇自 己块垒呢?词人虽身在朝中,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,这种闲曹冷署的生活与被幽闭的宫人的处境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?不难看出,词中表现的不仅是“流离之 思”,更有怨愤之情。从表现手法上看,词人有意选取凄凉的秋夜、冷清的明月、萧索的梧桐、惊飞的乌鹊、尘封的宝瑟等富于哀伤、幽怨色彩的物象,加以组合叠 加,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,难怪魏泰读罢会觉得情绪有些不对头。辞少意多,“深文隐蔚,余味曲包”(《文心雕龙・隐秀》),是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 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