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公谏厉王止谤

原文

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召公告曰:"民不堪命矣!"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。以告,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

王喜,告召公曰:"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"召公曰:"是障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。民亦如之。是故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瞽献曲,史献书,师箴,瞍赋,蒙诵,百工谏,庶人传语,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,瞽、史教诲,耆、艾之,而后王斟酌焉,是以事行而不悖。民之有口也,犹土之有山川也,财用于是乎出;犹其有原隰衍沃也,衣食于是乎生。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行善而备败,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。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?壅其口,其与能几何?"

王弗听,于是国人莫敢言。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

译文

周厉王暴虐,百姓纷纷指责他。召穆公对厉王说:"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!"厉王听了勃大怒,找到卫国的巫师,让卫巫监视批评国王的人,照卫巫的报告,杀掉批评国王的人。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,路上相见,以目示意,不敢交谈。

周厉王颇为得意,对召穆公说:"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,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!"

召公回答说:"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。阻塞老百姓的嘴,好阻塞河水。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,就会伤害很多人。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,后果也将如此。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,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。所以君王处理政事,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,乐师进献民间乐曲,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,乐师诵读箴言,盲人吟咏诗篇,诵读讽谏之言,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,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,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,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,察其是非,乐师和史官以歌曲、史籍加以谆谆教导,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,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,付之实施,这样,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。老百姓有口,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,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;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,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。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,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。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,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,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。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,他们考虑成熟以后,就自然流露出来,怎么可以堵呢?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,那赞的人还能有几个呢?"

周厉王不听,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。过了三年,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。

注释

1.召(shào)公:姓姬名虎,谥号穆公,是周厉王的卿士

2.弭(mǐ):止息;消除;阻止

3.谤: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;谤言

4.虐:暴虐

5.堪:能忍受

6.壅(yōng):阻塞

7.宣:放,开导

8.瞽献曲: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。瞽,无目。

9.史献书: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。

10.瞍(sǒu)赋:无眸子的盲人吟咏(公卿烈士所献的诗)

11.蒙(méng)诵: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(讽谏的文章)

12.耆(qí):六十岁的叫耆

13.宣:宣泄,

14.原隰(xí):宽广低湿的平地

15.衍沃:平坦肥沃的土地

16.彘(zhì):地名,在今山西霍县东北

17.庶人:平民。

18.听政:治理国政。听,治理,处理。

19.阜(fù):增加。

20.流:放逐。

21.甚:超过

22.于是:这里

23.所以:用来……的

24.胡:怎么

25.流:流放

26.兴:暴露出来

27.备:防备

28.悖:逆,违背

29.道路以目:路上相见,以目示意,不敢交谈.形容政治黑暗,人民敢怒不敢言。

30.为川者决之使导: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他畅通,为:治,决:挖开,排除,导:通行、

31.师箴:乐师向王进箴言,用来规厉王的过失。

32.百工:从事各种技艺的人。

33.艾:五十岁的人

40.不悖:不违背事理。

41.于是乎出:从这里生产出来,于,从。是,这。乎,助词。

42.犹其有原隰衍沃也:犹:如同,其,指代土地,原,宽阔。隰,地下而潮湿的土地。衍,地下而平坦的土地。沃,肥美得土地,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样。

43.阜:使……丰富。

44.其与能几何:能有什么帮助呢?其,那,与,帮助。

45.彘:晋国地名,山西省霍县。

《国语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,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(公元前990)到周贞定王十六年(公元前453)间周、鲁、齐、晋、郑、楚、吴、越八国的一些史实。包括各贵族间朝聘、宴会、讽谏、辩论、应对之辞,一些历史事件及传说故事。

相关文言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