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鲁迅先生写过这样的句子:“在危险中漫游,是很好的……”我想,他是深知惟其在危险中,才能调动起自我的全部生命力,从而捕捉住那通向璀璨未来的机会!
《红楼梦》第二回写到,贾雨村到一所智通寺去,见门旁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:
身后有余忘缩手
眼前无路想回头
他因而想到:“这两句文虽甚浅,其意则深……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,也未可知。”
贾雨村所见到的智通寺对联,是中国人一种典型的“防逆境”告诫,也就是说,为防陷于逆境,凡事应留有余地,万不可求满,“满则溢”,“登高必跌重”,需自觉地收敛、回缩、抑制、中止。不过人在顺境中,欲望又是很难收敛、回缩、抑制、中止的,所以“翻筋斗”又很难避免,但“翻过筋斗来”,则有可能“吃一堑长一智”,从而做到“身后有余早缩手,眼前有路亦回头”。
人当然没必要自我寻衅,吃饱了撑的似地往逆境里扑腾,即使是正当的欲望,适度地加以抑制,以及勿以完美为尺度,知足常乐,见好就收,都是处世度生的良策。不过,一些中国人往往过度地自我收敛,把惟求苟活奉为在世的圭臬,以致有“宁为太平犬,不作乱离人”,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等等想法产生,弄得不仅丧失了终极追求,也失却了最低限度的正义感、同情心和自我尊严,我以为那是一种可怕的犬儒主义,可悲的活命哲学,可鄙的人生态度,可恨的良知沦丧。人不应因为惧怕身陷逆境,便以出卖乃至奉送自我灵魂来求得“安全”;人一旦陷于逆境之中,更不应什么道义、什么责任都不愿承担,惟求自保以延狗一般的性命。
逆境逆到头,无非一死。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。”“宁愿站着死,不愿跪着生。”这类志士仁人的豪语,昭示着我们“曲生何乐,直死何悲”的真理。在逆境中我们当然要珍惜生命,钟爱自己,怀抱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”的志向,但却万不可为留皮囊,出卖灵魂,万不可为挨时日,自丧尊严。
要勇于在逆境的火中炼成真金,但也不惧怕在逆境的抗争中玉碎。
人在逆境中,万不可堕入自虐的状态。
自虐首先是一种畸形的心态。一种是群体自虐。如“文革”中,广大知识分子普遍遭到迫害打击,绝大多数遭受迫害打击者,互相是同情相怜的,但也有这样的情形出现,如两个知识分子在街上相见了,甲惊讶于乙的境况:“怎么?你还没有被揪出来?”甲从理性上当然并不认为自己是敌人该“揪”,以此推理当然也不认为与自己相似的乙是敌人该“揪”,但他的心理架构已经扭曲,所以把乙的尚未“揪出”视为“不正常”;再如过了几时乙与甲街头相遇又感到意外:“怎么?你还有心思买条鱼回去烧着吃?”乙从理性上当然并不认为甲被贬抑后便该过另一种非人的生活,但他的心理架构也已经扭曲,所以把甲的遭贬抑后仍“大摇大摆”、“乐乐呵呵”地买鱼烧吃视为“奇观”——这种被不公正地置于逆境中的知识分子间的互为畸视畸思,就是一种群体自虐。当然,更有发展到互相违心地揭发、批判乃至于真诚地反目、斗争的,那就超出我所说的自虐而成为帮凶了。
风中黄叶树——关于逆境的随想